滕州市东郭镇共有89个行政村,现共有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63个,主要经营内容为农产品种植及农副产品加工。近年来,镇党委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为目标,立足实际,着力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多措并举让党员带头“动”起来、闲置资源“活”起来、剩余劳动力“忙”起来、农业品牌“亮”起来,通过引导村党组织积极挖掘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带动作用,建立集体和群众利益共享的经济机制,探索出了“支部有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农村新型合作化道路。
一是党建赋“能”提效,因地制宜谋发展。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路径,切实推动组织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选出红色“领头雁”,将合作社“建”起来。突出“双强双好”标准,将85名敢担当、善作为、能干事的优秀人才吸纳进入村“两委”队伍,建立“五星级”管理机制,激发村干部“创星争优”劲头,盘活撂荒土地、闲置厂房等“沉睡资产”,成立合作社63个,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农文旅融合等产业,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村民变股民。当好金牌“店小二”,将合作社“干”起来。推行村“两委”与合作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当好“店小二”“服务员”,实施将社员培养成骨干、将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育成后备干部的“三培养”工程,健全合作社组织架构,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完善合作社制度建设,破解人才少、管理乱等问题,提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规范化水平。引聘灰领“执行官”,将合作社“强”起来。聚焦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创业人员等群体,发挥合作社的载体作用,以岗位引才、以薪资留人,引进素质高、见识广、本领硬的有志青年,到村合作社任职,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立足生态、产业等资源禀赋,科学制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规划,大力拓展农村电商、农旅融合等业务范围,实现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收益170余万元。
二是党建聚“链”成势,以点带面促提升。聚焦中心大局,找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着力点、发力点、切入点,注重重点培育,树立示范典型,优先筛选一批班子重团结、群众意愿高、产业基础好的村党组织,帮助其尽快建成示范合作社,以此形成头雁效应,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统筹资源,村民变成“大股东”。按照“统一资源、统一投资、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统一发展”理念,整合可利用资源,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科学组建团队,因事配人、专岗设人,通过“小分工”实现产业发展“大合作”。整合农资、农耕、种子、农药、收割等全方位资源,给群众农业生产提供价廉高效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实现集体、群众双增收。产业带动,游销一体“集体富”。立足党建新发展理念,把握“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以“党建+特色葡萄产业+乡村记忆主体展馆”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资150余万元利用村内“四荒”地发展边角经济,建成集观光、旅游、采摘为一体4480米的葡萄长廊,栽植葡萄3500余株,年产葡萄6万余斤,收益由村集体与入社村民五五分成,实现村集体收入21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深入挖潜,撬动发展“新动能”。与省供销社签订“土地股份合作+供销托管”项目,因地制宜,打造片区特色支柱产业,谋划确定了以下户主村樱桃园、冯沟村观光垂钓为核心的文旅休闲园区以及上户主村服装厂来料加工、北徐村种销服务网点为核心的小型乡村特色产业园区,实现对资金、土地、信息、人才等资源的整合利用,集体收益、产业效益、群众利益相融共进、互利共赢。通过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强社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共同发展,全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格局逐步扩大。
三是党建强“基”固本,蓄能攻坚增后劲。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乡村治理功能,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激活党建“新引擎”,让党组织“强”起来。探索推行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促进6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380余万元,有力解决了村集体无钱办事等现实问题,集体有了长期收益,社员尝到了分红甜头,党员干部找回了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的“阵地”,分散的民心重新得到了凝聚,村“两委”的向心力、引领力进一步增强,构建形成了“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发展有路径”的乡村振兴新局面。引育乡村“新农人”,让党组织“活”起来。坚持“党建搭台、村社唱戏、各方协同”模式,定期召开人才交流座谈会,提供合作社就业岗位、创业贷款申请等帮扶,回引农技种植、电商直播等各类人才返乡,开展理论课堂、田间课堂等培训12期3200余人次,培养132名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能手”,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家庭农场等产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绘就治理“新图景”,让党组织“实”起来。聚焦村民“急难愁盼”,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创办“幸福食堂”4处,由村集体出资免费为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提供三餐。为村民办理技术培训、农产代销等实事好事26件,采取“合作社出资、村民投工”方式解决村子无路灯、道路未硬化等痛点问题,延伸合作社功能触角,撬动基层“大治理”,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美德信用广场3处,彰显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实现村庄空闲房屋、宅基地资源再利用,村庄成为了游客“打卡地”,带动了周边农副产品输出,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提升,真正实现了产业振兴乡村强。(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