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根脉》这本书述说党在沂蒙大地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告诉我们在新时代要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启示我们要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引导我们要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下面从《根脉》中悟什么、怎么做两个方面谈谈心得体会。
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做新时代政治坚定的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在沂蒙大地上播散革命火种,之后,李氏兄弟(李清漪、李清维)以办学的方式传播革命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燕翼堂后代”刘氏叔侄(刘晓浦、刘一梦)因叛徒告密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再如,不约而同进行“红色五月”革命宣传活动,郯城三小党支部的刘之言和马头区委的唐东华,发现竟然有两份不同署名的革命宣传材料,两人素不相识,却因信仰而相遇、因信仰而产生共鸣。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信仰坚定的播火者,沂蒙星火才足以燎原。新时代,我们要从《根脉》中悟出理想信念、悟出绝对忠诚、悟出使命担当,增强核心意识,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悟“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做新时代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制定了党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实行民主选举,群众获得政治上的翻身解放;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群众获得经济上的翻身解放;组织农民学习文化,群众获得文化上的翻身解放。当时在沂蒙革命根据地420万人中,120万人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10.5万人血洒疆场,书写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感人事迹。新时代,我们要从《根脉》中悟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为民宗旨,深刻认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执政理念上要做到人民至上,在执政力量上要依靠人民,在执政方式上要问计于民。
悟“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顽强意志,做新时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担当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抗日战争中,面对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莒南县渊子崖村312名自卫队员和老幼妇孺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同仇敌忾,与敌人殊死斗争,英勇地抗击了日军的大扫荡。新时代,我们要从《根脉》中悟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担当精神,进一步坚定斗争意志,牢牢把握斗争方向、立场、原则,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进一步增强斗争本领,提升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在机遇面前敏感敏锐敏捷,在挑战面前敢抓敢管敢为,在风险面前抓早抓小抓实;进一步增强斗争艺术,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争做敢斗争、会斗争的好战士。
悟“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思想作风,做新时代清正廉洁的好公仆。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党组织根据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和任务要求,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比如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保证了党在思想政治上的一致,组织上的集中统一。比如,1940年9月至10月,八路军115师师部在天宝山区桃峪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讨论落实八路军总部“建设铁的党军”的号召。罗荣桓提出在部队中普遍开展“建设铁的模范党军”的活动,并制定了五项条件,进一步强化了部队的政治建设。新时代,我们要从《根脉》中悟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浩然正气,深刻认识权力是谁赋予的、为谁用权、如何用权的问题,在工作中争做“严真细实快”作风的排头兵,强化“说了就干、干就干好”的理念,增强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抬高工作标准,事争一流、唯旗是夺,为推动“富强、文明、开放、进取”新郯城建设作出贡献。(郯城县党性教育工作管理中心 张俊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