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讲好红色故事 弘扬沂蒙精神

2020年12月05日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临沂市沂南县是智圣诸葛亮的故里,沂蒙红嫂的家乡,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近年来,该县立足红色文化资源,深挖红色底蕴,先后建成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一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成为沂蒙老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高扬红色旗帜弘扬沂蒙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的中心是沂蒙,沂蒙的中心是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办起战地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这群沂蒙红嫂群体故事就发生这里。2008年起南村社区先后投资7.8亿元建成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景区目前已成为一处集红色旅游、红色教育体验、绿色养生、影视拍摄、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景区重点打造了由《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等组成的红嫂家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中共山东省委确定为全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被全国妇联等40多个党政机关团体等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政府搭建平台共谋产业发展。为发展红色旅游,沂南县成立了沂蒙红嫂旅游开发公司,为建设初期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项目融资贷款1000万元。之后政府又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修建全长17公里的沂蒙生态大道、投资8000万修建25公里的红色旅游专线,重修336省道,开设旅游专线公交,便捷的交通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与周边景区连点成线。景区建二期项目沂州古县城,与常山古村相融合,先后拍摄《沂蒙六姐妹》《娘》《永不磨灭的番号》《红高粱》等400余部电影电视剧作品,被誉为中国“山村好莱坞”“中华红色堡垒第一村”。随着景区的发展,景区与常山庄周边5个村庄联合成立了“沂蒙红嫂家乡文化产业园区党委”结成帮扶对子。成立了山东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中心”“三基地”对贫困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一中心”“三基地”像一台大功率孵化器,成功孵化手工加工、草编等就业加工点10多个,吸纳数百名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人每月收入近千元。

  创造情景式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景区注重活化与创新,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乡园生态体验剧场《沂蒙四季》。打造了情景式党性教育阵地,设立并划分五大教育功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区、红色民俗体验教育区、《沂蒙大剧场》红色情景剧教育区、标志物“沂蒙魂”红色活动区和研学点教育区。情景式教育课程涵盖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音像教学、情景教学、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做到了场场精彩,堂堂有趣,受教育党员一次次感动,一次次震撼,一次次心灵受到洗涤和升华,取得了良好效果。景区研发的沂蒙红色研学课程,成为山东首批十个研学旅行示范课程,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梦,红嫂情》获全国研学旅行课程特等奖。至今,带动前来参观学习的各地党政机关干部200余万人次,年接带游客150余万人次,前来红色研学的中小学生达到60多万人次。

  山村旧貌换新颜,群众脱贫奔小康。红嫂家乡旅游区建成后打造了“红色影视文化基地+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就业扶贫”的脱贫攻坚“沂蒙革命老区模式”,为全国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出了新路径。“红嫂家乡旅游区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采用“农户+开发商+政府”三方受益的合作模式,建成了新景区,打造了新社区。旅游景区建成后也成为输血扶贫的典范,一区带四员的扶贫模式入选旅游扶贫的典型案例。“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景区及周围建起了300多家红色餐饮、红色商品、农副产品销售,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业、手工艺品制作店。(中共沂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