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谭,女,1991年出生,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带着“农村是广阔的舞台,年轻人到那里去,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梦想,成为了日照市五莲县于里镇窦家官庄村的一名选调村官。在这个不到130户人家的小村庄里,秦谭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乐此不疲地工作着。
蹲下身子,写下诚信,实现村民富裕之梦
跟所有刚刚入职的大学生村官一样,秦谭也受到很多非议。“一开始,我们都觉得她也就是下来镀镀金,一两年之后就会调走的,可是后来发现,秦谭跟他们不一样哩。”村主任窦晨利抢着表达他的想法。为了改变村民对自己的“偏见”,秦谭几乎天天呆在村里,蹲下身来跟街头纳凉的妇女聊天:谁家孩子争气考上了大学,谁家媳妇孝顺老人省心,谁家天生残疾生活不行。就这样,秦谭从这些看孩子的家庭妇女口中,获得了关于村民的第一手资料。走访中,秦谭进一步了解到,村民韩圣春的爱人和刚上初中的儿子都是先天侏儒症患者,只有韩圣春有劳动能力,所以家境比较贫困。秦谭认真研究上级扶助政策,积极联系镇民政部门,帮助其准备低保户申报材料,终于在2015年底,成功地为韩圣春一家申请到低保补助。同时,她将韩圣春儿子的情况,作了汇总整理,通报给镇域各企业,呼吁企业,帮助这个勤朴的孩子。日照友和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看到消息后,主动找到秦谭,表示愿意资助这个孩子,直到大学毕业。这件事很快在窦家官庄传开了,人们不再像当初那样,认为她是下来镀金的“书呆子”,而是越来越信任她、支持她。为了能够更好地方便村民联系,她将自己的手机号和“诚信”二字写在了她经常蹲坐的那块路沿石上,村民开玩笑说:“有困难,找秦谭,马路牙子守诚信。”
得到村民越来越多的认可之后,秦谭觉得,应做点让所有村民受惠的“大事儿”了。在前期的了解中她发现,窦家官庄虽然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是土地都很集中且多是平原,很适合发展蔬菜大棚,而且也有不少村民在镇上的蔬菜加工厂打工,有着良好的基础,于是秦谭跟村“两委”成员商量,发展蔬菜大棚。一开始村书记担心之前没有做过,怕销路不好。为了把工作做实,秦谭跑去寿光,找到当地的朋友,学习蔬菜大棚种植经验,了解品种产量、蔬菜市场情况以及销售渠道,并跟那边达成提供技术支持和菜品销售等协议。带着这样的准备,秦谭回到村里,开始做大家思想工作,他先是说服了“两委”成员,接着又找了村里几个有创新意识的年轻人,说服大家出来做这个“敢吃螃蟹的人”。功夫不负苦心人,不少人接受了秦谭的建议,并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四座漂亮的温室大棚出现在村前的荒地上。第一批西红柿丰收的时候,大棚致富带头人毛云龙特意挑了一篮子又大又红的西红柿送给秦谭,感谢她拓宽了他们的赚钱门路,增加了经济收入。其他村民们看到了好处,也纷纷来村委请求,建设蔬菜大棚,到2018年年底,窦家官庄的蔬菜大棚已经发展到十四个。站在刚刚调整出来准备继续用于蔬菜大棚建设的70亩土地上,村书记李永升说:“不出三年,这都会是蔬菜大棚,那时候,我们这就是第二个寿光市委。”李永升开起玩笑来总是有点天马行空,可也恰恰折射出他那份由衷的开心。现在窦家官庄的蔬菜大棚,已经是全县农业工作的观摩点,成为李永升最骄傲的炫耀。
回忆起开头的那段时间,秦谭淡淡地说:“其实很多时候都要放弃了,遇到了那么多的麻烦和阻碍,我也会怀疑动摇,每当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就想‘我是个村官,是个选调村官,我必须为村民办点实事’奔着这个目标,我鼓励自己——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啊,办法总比困难多,也就是靠着这种不服输的精神,秦谭给窦家官庄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走门串户,除旧布新,实现村庄优美之梦
秦谭刚刚到村任职的时候,让她最头疼的就是村里的卫生环境,村民总是将垃圾乱丢;为数不多的垃圾箱也因长久没人清理,成了苍蝇蚊子的乐园;畜禽养殖户遍布村庄,禽畜粪溺让人大老远就能闻到臭味。这样的环境,怎么适合人们生活呢?于是她先是联系了镇上的环卫站的工作人员,来把村里的垃圾彻底清理出来,又找到大学里学习播音主持的好友录制环境保护宣传音带。短时间,村里确实有不小的变化,可毕竟环保意识差,没过多久又恢复了老样子,这着实让秦谭犯了愁。秦谭深剖卫生环境治标不治本的原因,决定从根上解决问题。针对村民环保意识差的问题,秦谭采取了最原始的办法——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第一轮的工作,她初步了解了各家的思想意识和卫生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第二轮,秦谭经常带着几个家庭卫生差的村民,一起走门串户,这样看看别人家的样子,既相互学习,有相互促进。村民思想认识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卫生状况也随之大为改观。
秦谭又找村支书,添置了几个规格合适的垃圾箱,放在村子四周,这样大家倒垃圾也方便了。为了标本兼治,巩固成果,秦谭在村里挑选了5个保洁员,给他们分区划片,负责各自辖区的卫生。别说,这一招还真好使,大家都不再乱堆垃圾了。
最难搞的就是畜禽粪溺的处理了,不管对谁,这些鸡鸭猪羊,都是他们的经济来源,谁都不肯放弃,可是就这样在村里养着,也不是个办法。对比,秦谭提出来一个颇有创新性的对策——集中规划养殖区:在村子四至之外,统一规划出一片养殖区,把村里的畜禽养殖都搬到那里去;将原养殖空间转产,该做养殖不影响卫生环境的食用菌,谁转产就给谁划新养殖区。这样村民既得实惠,又改善环境,何乐而不为?里没有了畜禽养殖,空气也清新了。
完成了“净化”“亮化”之后,秦谭开始着手“美化”的事情。她在村里开展“家家门前一树花”的倡议,鼓励大家利用自家门前的空地进行环境美化,并统一购买海棠花,由大家领载。春天,海棠花盛开,整个村庄,好不美丽;夏天,大家都喜欢坐在自家门口海棠树下乘凉,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秦谭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盯住干”“马上办”的痛快人。这两年,窦家官庄村发展蔬菜大棚,大棚建起来了,可是这棚与棚之间的路却让大家愁上了头。一晚上的党员会,也没商量出个好方案。她跟书记说:“不然我先做个工程预算到镇政府去申请一下试试。”第二天一大早,镇长还没上班呢,她就在办公室门口等着,她的工程预算上,从道路的长和宽到原材料成本,从路两边的照明到行道树苗,从工人工资到工期,事无巨细,一一载明。就连镇长也被感动到了,没想到这个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没头没脑的小姑娘竟是这般扎实仔细。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列入美丽文明乡村建设的规划,相信不久的将来,她美丽乡村的愿景,都将一一实现。
小草寸心,砥砺青春,实现自我提升之梦
秦谭的另一个身份是日照市共青团的品牌项目——小草学堂的创始人。2009年,还是高中生的她就开始关注农村的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在她的老家“茶香巨峰”成立了一间“乡村爱心教室”,这间教室也就成了“小草学堂”的前身。小草的寓意,一方面指“小草学堂”的孩子,就像小草一样,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另一方面也喻指志愿者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成千上万的志愿者汇聚到一起,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辽阔草原了。
上了大学之后,秦谭创立了“山东科技大学小草学堂支教团”,每年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期陪伴教育留守儿童。假期结束,难舍的场面总是荡肠,这些志愿者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秦谭不断地创新支教模式,丰富支教内容。“小草学堂”在社会上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小草学堂”曾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等20多家媒体报道,同时,荣获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成为山东省五个获此殊荣的项目之一。秦谭个人,也被评为“第十届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这一切都是她努力付出的结果。
做了村官之后,秦谭将此公益事业延伸到她所在的乡镇,在于里乡创办了一家“小草学堂”。到了暑期,“小草学堂”开课前后,总是她最忙的时候,事无巨细,一肩挑。往往是忙完村里的再忙学堂的,忙完学堂的再忙村里的,甚至晚上也要到学堂看看,帮忙解决志愿者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当别人问秦谭累不累的时候,她总是说:“这是我一生中最触动心灵的感受之一,在没来教这些孩子之前,我觉得我自己仍然是个孩子,但是在孩子们面前是大人,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信任的目光,我一次次被感动。所以,只要我的心还是热的,我就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她在公益的道路上已经走了近10年,目前为止,日照市“小草学堂”的个数以及达到62家,她已经累计招募志愿者3000余名,受惠留守儿童达9000人次。五莲县团委副书记李玉洁说:“‘小草学堂’是我们的一张品牌,它由基层党组织搭台,团组织唱戏。村党支部青年中心、党员活动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镇团委通过团的村级网络,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及农村学生情况,掌握一手资料,通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免费教育培训。根据留守少年儿童的群体特点,针对学习无人辅导、生活关心不够、自闭、孤独、内向、适应环境困难等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对留守少年儿童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形式的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母校山东科技大学曾经这样评价过秦谭:她把爱汇成河,似涓涓细流流进村落;她把爱垒成山,肩负爱的责任,挺起社会脊梁;她是一株平凡的“小草”,却带来了整个春天的暖意。她帮助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放飞沉甸甸的梦想,用青春的羽翼,带领有梦的雏鹰,从“小草学堂”起飞翱翔。
不要以为秦谭只是一个“工作狂”,其实她更是一个有情调的人,是网上说的那种“有高跟鞋也有跑鞋”的姑娘。秦谭喜欢各种运动,尤其是跑步,每天晚上九点,微信朋友圈都能看到她慢跑五公里的轨迹。好多人都跟她说:“你又不胖,何必累死累活地每天跑步呢?”她的回答——跑步,不是为了减肥。她还喜欢读书,办公桌上摆满了她的爱书,从古典名著到报纸杂志,从人物传记到小说散文,她都广泛涉猎。她还擅长演讲,总是获得大大小小的各种奖项。
谈及村官两年的感受时,秦谭动情地说:“我不是窦家官庄人,但我感到荣幸,能有这样两年的时间去亲身感受窦家官庄人的精神;同时,我又是窦家官庄人,因为我脚踏窦家官庄这方热土,见证了它历尽艰辛曲折前进的过程。两年来,我从一个满脸青涩、遇事紧张的学生,成长为一名自信、从容的村官,‘村官’二字,于我而言,不是点缀,更不是累赘,而是一种无上的荣光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共五莲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