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昕,女,22岁,中共党员,2017年6月毕业于山东管理学院,同年选调到沂南县依汶镇孙隆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助理。任职一年来,她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成熟干练的女村官,化茧成蝶的过程,无不闪耀着她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的风采。
从小处着手,实现角色转变
初到任职村时,村里召开了党员大会,算是和魏书昕见面认识了一下,之后的几天村干部们都各忙各的,似乎忘记了还有一个“小村官”的存在。“如果只是来村里待几天也无所谓,可是我要在这里待2年,以后的工作可怎么开展?”性格要强的魏书昕,接受不了这种冷落,脑子中一直在考虑如何尽快融入这个集体。驻村一段时间后她发现每到孙隆逢集之后都会遗留很多垃圾,由于集市设在社区办公楼前,十分影响形象,于是她主动拿起卫生工具,带头打扫卫生,没过一个月的时间集市各摊位离开之前都主动帮着她捡走垃圾。穿村而过的河道里还不够整洁,村内还有些“五堆”,她主动要求村党支部书记发动党员群众打扫,渐渐地,村里的环境改观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改善了,村里人慢慢认可了这个村里的“大学生”,社区也在镇里组织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检查中获得了好成绩。同时,她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当起了政策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一方面,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关于农村的政策法规,把厚厚的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另一方面,主动向乡镇业务部门请教,特别是农村低保、清产核资等政策,更是做到烂熟于心。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为了不被村民们问倒。现在村民们遇到什么问题,就会直接打电话给她进行咨询。就这样,从小处着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顺利实现了由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变,用村支部书记的话说,这个姑娘“人踏实,肯吃苦,悟性好,大家伙都喜欢她”。
主动融入群众,与农民大娘“拉家常”
敢于大作为,助力脱贫增收
魏书昕常说,要么不干,干就得干好。孙隆社区是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128人,脱贫攻坚是摆在社区“两委”面前最大的任务。她主动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开展摸底调查,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最终确定在村里建立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和生态旅游。成立合作社的第一步就是流转土地,有些群众对规划不理解或存在疑虑,她和第一书记、“两委”成员一趟趟到群众家里做工作,风雨无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流转土地930亩成立了戴氏庄园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在旅游园区建设过程中,她天天守在工地上,规划放线时跟在后面帮忙,施工建设时站在一旁监督……几个月下来,虽然皮肤晒黑了,人也瘦了几圈,但一个集休闲农业、文化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礼乐文化主题田园综合体初具规模。同时,依托园区种植的灵芝、多肉、草莓等,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她发挥专业所长,创办了戴氏庄园电商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筹划注册“沂蒙灯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销售园区种植的产品,并为创业人员搭建平台。目前,电商中心营业额已达20万余元,月营业额约7万余元,并吸引力10名大学生回乡创业。集体富了不算富,村民的钱袋子都鼓起来,才算真富。借助合作社的建立,今去年村里就集体收入85万余元,人均分红350元。此外,她还积极组织贫困户到园区内务工获取工资收入,并为3户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办理了低保进行兜底保障。截至目前,全村已有8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剩余的4户6人预计在年底脱贫。
小魏的多肉“致富路”
善于去发现,传承礼乐文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提出要振兴乡村文化,魏书昕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要让群众富起来,更重要的是做好文化传承,丰富群众的精神家园。在走访中,她了解到,孙隆是一个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古村落,相传《礼记》的编著者戴德、戴圣曾在此建书院传授礼学,其后世族人也聚居于此。村内现保存有大量相关历史遗迹。为了传承好这一传统文化,她对各处历史遗迹进行实地考察,并请教相关专家学者,查阅了大量资料,证实了村里的戴氏一姓正是《礼记》的撰写人戴德、戴圣的后人。在此基础上,她创建了“孙隆戴氏庄园”微信公众号,将孙隆村的发展及历史、“二戴”事迹及礼乐文化的相关知识都发布在公众号上。随后,公众号得到大量关注、阅读和转发,很快引起全国各地戴氏的广泛关注。同时,她还积极申请镇文化站的支持,在村里建设了礼乐文化展示墙,向群众宣传礼乐文化,并提出“秉承先祖遗训、世世代代继承弘扬礼乐文化”的村庄发展愿景。2017年,孙隆社区成功申报“省级传统村落”。今年省“两会”期间,她还协助省政协委员、济南大学教授郑中广泛开展调研,并提出在孙隆村建设礼乐文化教育基地的提案,得到省旅发委的肯定答复,也更坚定了她当好礼乐文化传承人的信念。
从陌生到熟悉、从束手无策到有条不紊、从嘘寒问暖的简单微笑到一声亲切的“小魏”,这一切都说明她已经不是一年前刚走出校门的自己。憧憬未来,她满怀信心,她将继续用自己的激情和汗水实现人生价值,完成孙隆村的乡村振兴计划。(中共沂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