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钢城区地处鲁中腹地,鲁中地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各县(市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天然的紧密联系。2023年以来,济南市钢城区为整合鲁中地区党员教育资源,主动牵手济南市莱芜区、淄博市沂源县、临沂市沂水县等县区,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推动一体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跨市域党员教育新路径。
坚持资源联享,构筑鲁中地区党员教育“共同体”
坚持教学师资共用。聚焦党员培训需求,从四地基层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致富能手、榜样人选等群体中优选100名优秀师资,构建“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区域性党员教育师资库,通过在示范区内实时开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统筹利用、共同分享。发挥骨干党校、党建品牌辐射作用,在师资培训、教学科研等方面互鉴共享,实现同频共振、同步发展,2023年累计推动四地基层党校开展互访交流5次,4个街道党校跨市域签订合作协议。坚持培训教材共享。打破党员教育课程开发“单打独斗”壁垒,在课程框架、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共同研究、共同开发,推动四地党员教育紧密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四地人文相通、邻里相亲、地域相近、治理相融的优势,联合开展资政课题研究,共同开发《黄河岸边》等一批精品教材,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使用。坚持教学阵地共用。深入挖掘四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历史资源,精心挑选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莱芜战役指挥所、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展馆等现场教学点40余个,串点成线、连线成环,绘制“五彩”跨市域党员教育精品路线和《教学点位目录》,为四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现场教学提供指导,先后组织开展相互学习观摩活动10余次。
坚持组织联建,推动鲁中地区基层治理“一家亲”
聚焦“四城同创”,充分挖掘各单位工作特色和优势,共同实施跨领域共建项目。联建基层组织。每年联合开展一次流动党员排查,及时掌握流动党员情况,通过全方位摸底、科学化管理和亲情式帮扶等系列举措,优化载体路径,强化分类施策,凝聚四地流动党员力量。按照“地域毗邻、产业相近、项目联结”原则,探索“以强扶弱、强强联合、共进共赢”的抱团发展方式,创新“党建+”模式,引导四地社区(村)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理清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共建清单,谋深谋实项目,做细做优合作,努力将共建优势转化为共富胜势。联训党员干部。围绕重大节日、重要主题等方面,四地党组织共过组织生活、共学党建知识、共听优秀党课、共看红色影片、共讲岗位感悟,实现党组织之间的优势互补、经验互鉴。钢城区汶源街道与沂源县鲁村镇开展联合主题党日,邀请山东省红色宣讲员张春修为两地100多名党员讲述专题党课,两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经验交流。同时,探索交流办班、联合办班班次费用互免、师资共用、阵地互通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拓宽参训党员格局视野,推动党员教育培训质效提升。联合组建产业发展顾问团,定期开展对口服务、技术交流,共同培育人才。2023年,开展联合培训和专题党课5次,组织全区基层党校业务骨干和师资培训班成员到沂水县开展实训活动。联动基层治理。推动辖区街道与周边区县街道(镇)签订《社会治理区域协同共建协议》,共同解决区域内的社会治理问题,推动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快速调动区域内资源,第一时间处理解决。
坚持机制联动,助力鲁中地区协同发展“一盘棋”
实施高位推进。区委书记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从区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建立工作联络群,定期发布工作提醒与任务清单,探索将结对共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以点带面不断提高结对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工作机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印发《关于推动鲁中地区党员教育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推进步骤、主要任务,逐条逐项推进落实。建立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各成员单位根据责任分工,对具体合作项目及相关事宜提出工作措施,推进相关业务问题协同解决,推进资源互促互补、区域互联互通。定期协商推进。各区县每年轮值召开党员教育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研究加强合作和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重大事项,致力探索党建引领鲁中地区协同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轮值单位每年对党员教育工作作出安排、抓好落实。2023年,召开联席会议2次、研究事项5个。(中共济南市钢城区委组织部)